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通信元宇宙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元宇宙是指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高技术手段,将物理世界映射成由数字、因特网构成的虚拟世界。

来源:国联证券 作者:孙树明,张晓春,贺朝晖,陈梦瑶


1. 元宇宙发展历程、价值和产业链

1.1.元宇宙的发展历程

元宇宙是指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高技术手段,将物理世界映射成由数字、因特网构成的虚拟世界。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无论是个体的身份、感官、意识形态等属性,还是社会系统、经济结构、政治组织等社会属性,都能全面呈现。但元宇宙又不完全是个虚拟的世界,它和现实世界之间虚实共融,成为一体。元宇宙的出现,模糊了主客观的界限,而其发展到极致,或将对生存进行重新定义,一崭新新的世界,或许就在眼前。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经历了文字、图片、视频的阶段,似乎已经走到了现有技术的穷途。而元宇宙的出现打开了传递物理空间信息的可能,或许正是信息传递新方式。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中首次提出了“metaverse(元宇宙)”和“化身(Avatar)” 这两个概念,书中情节发生在一个现实人类通过 VR 设备与虚拟人共同生活在一个虚 拟空间的未来设定中。1999 年的《黑客帝国》、2018 年的《头号玩家》将对元宇宙 的解读和想象搬到了大屏幕上。从 1992 年小说《雪崩》对这一概念的提出,到 2018 年电影《头号玩家》的具象表现,随后 2021 年 Roblox 上市,元宇宙逐渐进入探索和发展加速期。

以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布局“元宇宙”为标志,2021 年或许可以称作“元宇宙”的元年。游戏开发商 Epic Games 在今年 4 月份宣布完成 10 亿美元的巨额融资,用于打造“元宇宙”空间;今年 7 月,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在 Q2 财报会上宣布, 将成立元宇宙项目团队,最终目标是在 5 年后将 Facebook 完全转型为“元宇宙”公司。除此之外,在图像技术领域有着较深厚技术积累的英伟达也看中了这一领域,8 月初, 公司宣布将联手 Adobe 和 Blender,对 Omniverse 进行重大扩展,在未来会向至少 数百万“元宇宙”用户开放。

国内巨头中,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百度等也是“元宇宙”的忠实追随者。早在 2012 年腾讯就已瞄准这一赛道,并在 Roblox 上市前就对此进行了投资,此前更购入 Epic Games 超 40%的股份,用于打造社交、直播、电商等全业务领域的元宇宙生态;2021 年 8 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 VR(虚拟现实)公司 Pico。

1.2.元宇宙的价值

元宇宙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元宇宙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元宇宙的存在将会带动 整个社会人力成本、资源成本、时间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从而提升各方面效率。

元宇宙可以大大提升现实世界的效率。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能量和物质。在元宇宙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建造一个模拟真实世界运行规律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把现实世界的能量与物质转化成了信息。而这将带来节本的大幅度地降低,一 是移动物体的成本显著降低到几乎为零。在真实世界中移动物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尤其是轮船、火箭这种大型设备更是需要巨量的能量,而在数字孪生世界其成本基本为零。二是犯错的成本显著减低到几乎为零。真实世界中交通出现事故或者某些社会改革失败都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在数字孪生世界可以轻易地从头再来。三是可以通过调整时间来大大提高世界运行的速度。我们很容易在数字孪生世界中一秒内完成数万次在真实世界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实验。

这三点变化使得做实验的成本得到了极大地降低。同时实验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完成。而科技的进步基于大量的实验,如果我们能够极大地降低实验的成本,那么科技的发展速度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又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通过在元宇宙中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力。

如英伟达在发布会上提到了几个极大提升效率的案例:一是宝马的数字孪生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可以通过不断地调整运输机器人的算法,调整流水线的顺序结构,来做各种各样生产线的优化实验;二是西门子通过数字孪生模拟水流,从而可以做大量的实验调整设备,大幅减少能源设备的维护时间,节省大量的成本;三是爱立信做了整个城市的数字孪生,用来模拟在哪些位置放置 5G 基站效果更好,成本最低。可见,通过元宇宙虚实结合,可以大大提升现实世界的效率。

元宇宙市场空间广阔,各大分析机构预计差异较大,数量级上看 2024 年将达到万亿美元市场。对美国彭博社称,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 2024 年达到 8,000 亿美元,到 2030 年或将达到 2.5 万亿美元。普华永道则预计到 2030 年元宇宙市场规模将达 到 1.5 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元宇宙 2024 年市场总额将达到 8 万亿美元。中研普华预测元宇宙 2025 年国内市场空间在 3,400~6,400 亿元量级,加总元宇宙各细分领域(社交、游戏、短视频、电商等),元宇宙市场空间 3,400 亿元,通过梅特卡夫定律对元宇宙网络效应的测算,市场空间约 6,400 亿元。

1.3.元宇宙的产业链

Roblox 在上市招股书中的定义指出,元宇宙包含着八大要素,即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纪系统和文明。也就是说元宇宙是属于用户自己的世界,可以更快速地表达信息,交互资产,并沉浸化的表达具体的场景。

而要达到上述要求,就要求元宇宙的产业链具备相应的基础。腾讯提出的“全真互联网”可以认为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和元宇宙最终形态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分别构建基础设施和沉浸式体验两大核心系统实现初期的元宇宙世界。

在去中心化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层面,一边是以元宇宙平台为主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如 Cyptovoxels,The Sandbox 和 Decentraland;另一边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 NFT 合约构筑的身份系统。当然,这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算法、云计算、5G 甚至 6G 通信技术等基础技术的支持。

沉浸式体验的实现,需要内容提供商和交互模式两者的相互配合。前者可以进一 步分为专业生产内容 PGC、用户生成内容 UGC 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IGC 三类,目前在包括游戏、社交、短视频等领域已有相关应用产品,Roblox 和《堡垒之夜》就 是其中代表。交互模式最基础的当属智能设备,受到疫情带来的宅家需求催化,VR 头显设备出货量快速增长,预计未来 5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脑机接口、全息投影等仿真交互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2. 元宇宙的参与者

2.1.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元宇宙

2016 年 Roblox 宣布将登陆 Oculus Rift 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设计自己的 VR 游戏世界和体验,2021 年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上市,2021 年 11 月,Roblox 决定做教育游戏。2021 上半年 Roblox 共收入 9.41 亿美元,Q2 收入环比增长 127%;截至 6 月 30 日,Roblox 的预定量为 6.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

腾讯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认为伴随着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技术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全真互联时代正加速到来。海量算力上, 针对 AI 计算的“紫霄”、用于视频处理的“沧海”以及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三 块芯片研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时分析上,腾讯云的日实时计算次数已做到了业界 第一,超过 200 万亿。传输效率上,腾讯在国内部署了 2,000 多个网络接入节点, 海外则有 800 多个节点。腾讯云目前在亚太地区默认 Anycast,公网接入延时小于 50ms。

2019 年 9 月 Facebook 发布 VR 社交平台 Horizon,2020 年 8 月推出公开测试 版,用户可以在其中构建环境和游戏,与朋友社交。2021 年 Facebook 改名 Meta, 正式引燃市场对元宇宙的广泛讨论。其旗下 AR/VR 设备 Oculus Quest 2 销量快速增 长。在对 Oculus 的投入上,扎克伯格表示将投入 2,000 人的研发团队到 VR 业务。

2021 年 4 月,显卡大厂英伟达 CEO 黄仁勋宣布将布局元宇宙业务;NVIDIA Omniverse 目前已经应用在建筑、娱乐等领域。超过 400 家企业合作开发 Omniverse, 搭载 AI 芯片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可以在该平台测试。英伟达的目的是在真实建造物理 世界前,所有的一切都能设计成虚拟产品,把之前仅仅用于游戏的虚拟渲染,应用到 所有的物理建造环节。英伟达本身做 GPU 起家,超大算力和渲染是它产品的比较优势,所以投资数亿美金希望打造一个工业级 B 端的全能宇宙。

2.2.我国不同层级元宇宙协会开始兴起

元宇宙产业委员会(CMCA-MCC)

全国首个元宇宙机构—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CMCA-MCC) 直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是负责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聚合平台,共筑“元宇宙共识圈”。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CMCA),是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唯一一 家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工信部为业务指导单位。所属元宇宙产业委员会(CMCA-MCC) 于 2021 年 10 月 15 日批准成立,是全国首家元宇宙产业社团,是负责推动元宇宙产 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聚合平台。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揭牌仪式 11 日 正式举办。仪式上,元宇宙产业委宣布将 11 月 11 日设立为“元宇宙日”并发布《元宇宙产业宣言》。

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元宇宙全国社团机构成立

2021 年 10 月 13 日,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据 元宇宙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介绍,元宇宙工作委员会由“产学研用金服”等近 70 家机构发起,得到了包括文化、智慧、乡村振兴、智能制造、VR、人工智能等十几个领域的机构与协会的大力支持。10 月 17 日,在中国电博会上,中国元宇宙第一个城市加速基地——杭州正式启动,并在深圳、杭州启动工作会,据悉,元宇宙委员会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秘书处对该工作委员会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元宇宙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推动包括 VR/AR、智能穿戴、生物识别、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区块链、NFT、人工智能、算力等新技术的融合与集成低成本普及应用,同时作为行业机构协同“疫情、双边关系、国际关系、产业脱钩等外围因素,推动技术落地。引导协会会员企业及社会各机构和人士理性看待当前元宇宙热潮,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共识、共建、共享元宇宙+赋能千行百业。

3. 元宇宙涉及的领域

3.1.新网络、新算力:元宇宙基础底座

元宇宙需要构建一个宏大的虚拟世界,并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互通融合。这样一个虚实互联的世界,需要新网络和新算力作为基础资源底座。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对这一基础资源底座已经做出了规划:加快推进“双千兆” 网络建设,统筹数据中心布局,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构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我们聚焦新网络和新算力两个主题,从泛在接入网络、万物互联、高效算力、边缘计算四个维度,梳理元宇宙基础底座相关行业。

泛在高速接入网络:5G 为重点,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

元宇宙需要一张泛在的,超宽带,低延时的网络,5G 网络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底座,也是元宇宙构成互联互通虚拟世界的基础底座。

ITU 定义了三个 5G 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5G 技 术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3GPP 开展,5G 技术标准涵盖 R15、R16、 R17 三个版本。3GPP 在三大应用场景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 5G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工业控制与通信、大规模物联网、增强型车联网等。

2018 年 6 月 14 日,3GPP 已完成 R15 标准化工作,批准了 SA(独立组网标准) 和 NSA(非独立组网标准),全球 5G 标准统一。R15 主要聚焦 eMBB 场景,针对个人通信市场。随着 R15 冻结,5G 商业化启动,设备厂商、运营商、终端厂商启动商业化。之后,R16 标准已于 2020 年 7 月份冻结,R17 标准计划于 2022 年 6 月完 成。

我国的 5G 网络于 2019 年开始试商用,2020 年 12 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颁发 5G 中低频段频率许可证,实验频率正式“转正” 进一步坚定中国 5G 产业发展信心。2020 年,我国新增 5G 基站 59 万站,达到 72 万站。2021 年预计全国 5G 基站达到 135 万站。当前基于 5G 场景的,元宇宙等相关产业还处于孵化期。要依靠网络催生行业应用高速发展,除了 5G 用户渗透率的提升,网络连续覆盖率是另一个重要基础指标。2021 年底,我国 5G 基站预计达到 130 万站,距离 4G 的 575 万站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我国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将从 2020 年的 5 个增加到 26 个,十四五时 期,5G 产业将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期。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接口,我国人口 141178 万人,十四五期间需要建成 5G 基站 367 万个,2022-2025 年,我国将新建基站 232 万站,平均每年新增 58 万站。略低于 2020 年的 72 万站和 2021 的 63 万站的新增量。随着 5G 基站数量增长,5G 网络覆盖质量不断提升,对元宇宙等相关产业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

5G eMMB 场景下,下行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而上行峰值速率可能超过 10Gbps,是 4G 网络的几十倍。从统计数据看,受益于 5G 商用,从 2020 年 9 月开 始,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始终保持了大于 30%的同比增长率。三大运营商 5G 套餐用 户渗透率相继突破 30%。

千行百业万物互联:物联网、5G 行业专网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技术是构建元宇宙的重要支撑技术,它是真实宇宙与虚拟“元宇宙”的链接,是元宇宙提升沉浸感体验的关键所在。

疫情之下,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上升,特别是产业物联网加速发展。5G R16 标准冻结,将加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 5G 下游行业应用的落地。2020-2021 年,我国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10 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13.85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2.5 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22.3%、17.6%、16.7%。

通信模组作为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提供联网通信功能的关键部件,反映出物联网需求和通信制式的发展变化。2021 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好转,蜂窝通信模组市场需求复苏。多家供应商报告称智能计量、工业和医疗保健应用需求很好。根据 Counterpoint 数据,2021 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量增速屡创新高,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50%,第 二季度同比增长53%,二季度单季出货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0%。

更加高效的算力:大规模、云数据中心

2020 年 IDC 行业增长增速趋势扭转向上。根据科智咨询统计,2020 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2,238.7 亿元,同比增长 43.3%,扭转了 2016~2019 年连续增速放缓的趋势。科智咨询预计 2022 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 3,200.5 亿元。

IDC 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 IaaS 市场规模达到 119.3 亿美元(约 774.26 亿人 民币),同比增长 53.7%;2021 年上半年 IaaS 市场同比增长47.5%。2021年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 123.1 亿美元。

公有云是数据中心主要市场,根据 Cisco 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2021 年,全球 IDC 计算实例增长,主要由云数据中心贡献。根据 Gartner 数据,2020 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129.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6%。

为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2021 年 6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 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同时,加强云算力服务、数据流通、数据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国家枢纽节点以外的地区,统筹省内数据中心规划布局,与国家枢纽节点加强衔接, 参与国家和省之间算力级联调度,开展算力与算法、数据、应用资源一体化协同创新。

按需获取的算力:日益成熟的边缘计算产业

2020 年 12 月,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 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联合发 布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 2.0》,边缘计算 2.0:边缘计算主要包括云边缘、 边缘云和边缘网关三类落地形态;以“边云协同”和“边缘智能”为核心能力发展方 向;软件平台需要考虑导入云理念、云架构、云技术,提供端到端实时、协同式智能、 可信赖、可动态重置等能力;硬件平台需要考虑异构计算能力,如鲲鹏、ARM、X86、 GPU、NPU、FPGA 等。

云边缘:云边缘形态的边缘计算,是中心云服务在边缘侧的延伸,逻辑上仍是中 心云服务的一部分,主要的能力提供及核心业务逻辑的处理依赖于中心云服务或需要 与中心云服务紧密协同。如华为云提供的 IEF 解决方案、阿里云提供的 Link Edge 解 决方案、AWS 提供的 Greengrass 解决方案等均属于此类。

边缘云:边缘云形态的边缘计算,是在边缘侧构建中小规模云服务或类云服务能力,主要的能力提供及核心业务逻辑的处理主要依赖于边缘云;中心云服务主要提供边缘云的管理调度能力。如多接入边缘计算(MEC)、CDN、华为云提供的 IEC 解决方案等均属于此类。边缘网关:边缘网关形态的边缘计算,以云化技术与能力重构原有嵌入式网关系统,并在边缘侧提供协议/接口转换、边缘计算等能力,部署在云侧的控制器提供边缘节点的资源调度、应用管理与业务编排等能力。

目前,国内各从业者积极投身尚在起步阶段的边缘计算,其中包括三大运营商、主要网络设备提供商(Ericsson、华为、Nokia 和中兴)以及中国大型云服务企业(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众多小型 ICT 公司、云和边缘技术专业公司。

中国运营商是边缘计算领域最活跃参与者之一。中国移动 2019 年边缘计算蓝图涵盖了 300 项具体的边缘措施,包括测试节点评估、开放 API 接口以及携手合作伙伴推广边缘商业应用。自 2018 年以来,中国联通在 20 个省市开展了 60 多项 MEC 试点和商用项目。

2020 年各行业边缘计算部署验证增多,部分测试转为小规模部署。在这个阶段, 边缘计算的部署大多是私有及定制化应用,专门设计用于满足企业需求,如智慧港口、 智慧园区或智能工厂,而且边缘技术主要在本地部署。像现场直播(智慧体育场)这 类公共应用的测试验证及示范也会出现在这一阶段,不过规模有限。

随着传输到云计算分析解决方案的数据量的增加,原始数据的延迟以及处理速度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边缘计算由于拥有可就近提供计算、网络、智能等关键能力,提高服务性能,支撑物理和数字世界,已经成为计算体系中的新方向,同时也是产业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当前很多行业已经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边缘计算部署。专门为具有边缘计算特征的 物联网所设计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如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的 OneNET、中兴的 ThingxCloud、华为的 OceanConnect 以及阿里巴巴和英特尔推出的联合边缘计算平台等。

边缘计算在产业数字化领域的重要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正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据 CB Insights 数据,到 2022 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67.2 亿美元。与之伴随着的是,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型企业加入,边缘计算将逐渐渗透于数字化领域的各个角落。

3.2.虚实之间:VR/AR 设备放量在即

Oculus Quest 引领 VR 走向大众消费者,VR/AR 全球快速放量

以 VR/AR 技术为代表的 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是元宇宙萌芽期最主要的应用形式,VR 头显、VR 一体机、AR 眼镜等设备也将是初期最主要的消费级硬件产品。

VR/AR 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波折上升的趋势,阶段性受资本推动形成泡沫,随后破裂,同时伴随着技术限制和应用场景落地困难,出现阶段性低潮。过剩、落后的产能以及无法落地的技术逐渐被淘汰、搁置,行业重新步入上升通道。

2012 年谷歌推出全球第一款 AR 眼镜 Google Glass,带上谷歌眼镜后,用户会看到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块虚拟的屏幕,并且可以通过它实现拨打电话、发送信息、录制视频、实时导航等操作,沉浸感比较有限。2014 年 Facebook(现更名为 Meta) 以 4 亿美元现金外加 2310 万股 Facebook 普通股,总计 20 亿美金收购 Oculus Rift 的开发商 Oculus VR。

2019 年起,随着 5G 建设落地,其核心应用场景之一的 VR/AR 再次走进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视野.依托于菲涅尔透镜、Fast LCD 等技术成熟,VR/AR 产品用户体验提升、成本不断下降,逐步成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电子产品。2020 年,Facebook 发布了 VR 一体机 Oculus Quest 2,首发价格直接下降到 299 美元,成为一款里程碑式的“元宇宙”消费级硬件产品。2022-2023 年,苹果的 AR 眼镜或将问世。

目前 VR/AR 设备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头显、一体机、手机盒子,其中头显需 要外接电脑主机等设备,以提供运算、存储及其他软硬件层面的支持;一体机集成了 处理器、存储、显示等所有核心模块,相当于微型的计算器或者头显级别的智能手机;手机盒子仅提供结构件和镜片,核心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插入其中的智能手机。目前 VR 眼镜中一体机占比已经提升至 80%以上,预计未来将是行业内主流的产品类型。

受益于技术成熟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以及材料成本下降,未来几年 VR/AR 设备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根据 IDC 的统计,2020 年 VR 设备出货量 555.3 万台,其中头显、一体机和手机盒子出货量分别约为 130、405、21 万台,预计到 2025 年 VR 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2,867.1 万台,5 年 CAGR 为 38.86%,其中头显和一体机分别出货约 633、2,235 万台,一体机将占据主流位置,占比约 78%。

AR 设备则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20 年 AR 设备出货量仅有 28.4 万台,其中头显 7.5 万台,一体机 20.9 万台;2025 年 AR 设备出货量预计将增长至 2,098.2 万 台,5 年 CAGR 高达 136.43%,其中头显和一体机出货量分别为 1,398、701 万台, 占比分别为 67%、33%。

欧美及亚太地区仍然是VR/AR消费主力军。2021年全球VR/AR设备预计有47.5% 的出货量位于美国,中国和西欧分别占比 19.60%、18.60%,位列二三名。其余地区 占比均在 5%以下。而从各地区的增速来看,大部分地区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尤其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和日本)2021 年出货量增速高达 116.20%,中国在保持近五分之 一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增速仍然高达 88.70%,仅次于亚太。预计随着 5G 等基础设施 趋于完善,VR/AR 设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高中低端产品阶梯的形成,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的出货量或将快速提升。

从 VR/AR/MR 等虚拟技术的下游应用场景来看,To C 的游戏和媒体娱乐仍然是 最大的领域,合计占比 51%,其中游戏占 33%,媒体娱乐占 18%。目前 To B 端整 体占比约为 42%,预计元宇宙发展步入中期较为成熟的阶段之后,工业元宇宙有望 加速落地,B 端应用占比或将有所上升。

硬件基础设施支撑元宇宙技术架构,市场空间打开

元宇宙是虚拟和现实交互的各项技术的集合,包括 AI 人工智能、区块链、NFT、5G 通信、Wi-Fi 6 通信等等。这一产业链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内容、应用的完整链条,硬件部分作为基础设施,是一切软件和应用实施的根本,核心模块是芯片、传感器、光学器件、存储等电子元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芯片等硬件端口实现人机交互,最终经过加工组装形成终端产品及配套外设。

元宇宙产业链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光学镜头、显示面板、主控芯片、传感器、存储、其他配件等,以及最终的整机制造环节。在各环节中,我国硬件供应商均有深度参与:

光学镜头:舜宇光学科技,三十年光学研发制造厂商,VR 镜头下游客户包括行业头部企业,是 Oculus VR 镜头的核心供应商。

显示面板:京东方,公司应用于 VR、AR 等领域的显示产品已实现出货,可提供 VR/AR 显示模组及系统解决方案。

整机制造:歌尔股份,公司已与全球主流 VR 头显品牌达成长期深度合作,包括 Oculus Quest 和索尼的 PS VR 等,并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主控芯片:在核心主控芯片部分,高通骁龙 XR 系列是行业内最主流的选择。高 通早早布局 XR 相关主控芯片的研发并率先量产,推出专用于 VR/AR 等领域的骁龙 XR 系列芯片。国内产商中,全志科技和瑞芯微均有针对 VR 应用推出的专用芯片。

从 VR 头显设备的成本结构来看,以 Oculus Rift 为例,总成本约为 206.10 美元, 由 6.50 美元的人工成本+199.60 美元的材料成本构成。Oculus Rift 主要可以分成头 显设备、探测装置(Sensor)、遥控装置(Remote)、包装盒相关配件四个部分,成 本分别为 138.56、22.47、5.28、33.28 美元,占比分别为 69.42%、11.26%、2.65%、16.67%。


在核心装置头显设备中,显示器成本占比最高,达到 49.80%,接近一半,采用的是三星的两块 AMOLED 显示器;其次是机械器件,占比 17.39%,包括各类精密结构件和功能件,材质以塑料和金属为主;机电元件占比 16.24%,主要包含 PCB 板、连接器、扬声器等。由于头显设备需要连接外部主机(如 PC)使用,因此存储功能主要借用外部的存储能力,头显设备内部的存储配置较为简单,成本占比仅有 0.46%。

探测装置(跟踪传感器)作用是探测头显及控制手柄的位置和视角,主要包含摄像头、处理器、电源管理 IC 等部件。其中摄像头占比最高,达到 48.95%,处理器和机械器件分别占比 23.50%、14.37%。

遥控装置主要包括机械器件、处理器、机电元件和杂项电子器件,分别占比 36.93%、28.98%、14.39%、19.70%。

包装盒相关的配件主要包括无线控制器、无线适配器、配件、资料和包装四个部 分,分别占比 54.09%、18.78%、2.04%、25.12%。

VR 一体机的成本结构和 VR 头显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屏幕依然是成本占比最高的模块,在一体机中达到 33.9%。而存储和处理器因为无法借用外部的存储空间 和运算能力,成本占比相比于头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达到 27.3%、16.4%。三个核心模块相加已经占到总成本的 77.6%,剩余的光学器件、壳料等组件共占 22.4% 的成本。


元宇宙将推动流量增长迈向新阶段

全球虚拟现实市场规模高速增长。IDC 数据显示,2021 年第二季度由于 Oculus Quest 2 产品实现了巨大增长,VR 硬件市场 Facebook 保持领先地位,占有率达到 75%。Pico、DPVR、HTC 分别位居二、三、四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6.0%、5.7%、 4.5%。在 AR 硬件市场,HoloLens 2 产品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微软出货量接近 2 万台,同比增长 26%。IDC 预测 VR 头显全球出货量预计将于 2025 年增长至 2,860 万台,五年 CAGR 为 41.4%;预计 2025 年 VR/AR 总出货量将达到 5,400 万台。

IDC 预测,中国元宇宙相关的 IT 支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0.2%,其中包 括了 VR/AR、游戏、AI、区块链、公有云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2020 年我国 VR/AR 市场规模约为 300 亿元,其中 VR 市场规模约 230 亿元。VR/AR 终端出货量稳步增 长,2020 年出货约 120 万台,其中 VR 终端出货量比 96%。

3.3.工业元宇宙,赋能高端制造

数字孪生与智能工厂助力工业元宇宙先行一步

工业 4.0 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 简称 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 4.0 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本质区别,其核心是 CPS 的 深度融合,即把传感器等智能装置嵌入到各种物体和环境中,并且通过网络加以连接,形成物联网,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活动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而数字孪生技术是 CPS 的技术核心。

工业 4.0 提出的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基于工业 4.0 构思的智能工厂将由物理系统和虚拟的信息系统组成,称之为信息物理生产系统 (Cyber Physics Production System, CPPS) 。

元宇宙在智能工厂上应用空间较大,通过元宇宙虚拟工厂与现实工厂同步实现信 息交互、监控等,不少制造企业已经实现了这种应用。宝马公司在英伟达的虚拟仿真 工作平台 Omniverse 上打造出了与其现实工厂一一对应的“虚拟工厂”,即其现实工厂 的数字孪生体。从产品设计到商品生产,都能在这个数字孪生体中进行。在全球领先 的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所有的工厂都有对应的“数字孪生体”,实体工厂的从生产到 能源使用和安全管理的信息,都一一复刻在数字孪生体中。我国能够汽车内饰工厂也构建了虚拟工厂,其与现实工厂同时运行,双向映射。订单状态、设备状态、产品状态等信息不再需要去现实的工厂里核实,只需要查看虚拟工厂的状态即可获得;在操纵虚拟世界中的设备的同时,现实世界中的设备也会与虚拟的设备同样反应。

元宇宙可用于智能工厂制造过程的仿真,数字孪生体的状态可以全面监控生产状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生产的实时调整。譬如,在智能工厂的设计阶段,先搭建装配完成、可以投入使用的智能工厂的数字孪生体。它不仅包括外部的建筑结构,而且包括内部的产线、生产流程、设备结构等布置,通过这个完善的数字孪生体,可以验证产能配置和设备结构的合理性,工厂的设计问题在其开始建设之前就能被发现和 解决。在智能工厂投产前、运行中的产线变动生产要求之前,都可以用数字孪生体模 拟智能工厂未来的生产状态,实行生产流程的优化。产品设计完成,实际生产之前,也可以用数字孪生体仿真验证其合理性。智能工厂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体的状态全面监控生产状态,并使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实时调整。

在元宇宙中,智能工厂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流动。产品研发活动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甚至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元宇宙进入研发空间,参与产品的研发。供应链里的所有智能工厂都组成一个整体,企业的生产活动可以通过上下游的生产情况实时调整,企业的生产信息也可以实时反馈给上下游企业,从而真正解决供应链内部的协同问题。现实世界的所有活动都被反映在虚拟世界里,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忠实地记录下来,日后作为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和面对第三方审查的依据。

在高端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上,智能化工业元宇宙的发展都可带来效率的提升。在研发环节,基于虚拟模拟的三维模型将更加准确地模拟各个零部件的作用方式,预测成品中内部环节的安装情况,相比于目前的建模软件为研发人员带来更加直观的对实验品状态的判断。在样品测试中基于人工智能的元宇宙模拟能和样品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对材料结构变化进行精确模拟,促进测试的有效性。在生产线环节,通过工厂运行状态的全面模拟和监控,可以更加快速直观地找出故障源头,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为工程师们跨地点,跨产业高效协作科技创新提供基础。

英伟达Omniverse Enterprise 平台是工业数字孪生的典型代表。OmniverseEnterprise 是一款端到端协作和仿真平台,可从根本上改变复杂的设计工作流程,为团队工作创建更加和谐的环境,帮助企业轻松连接全球各地的员工,缩短生产时间,同时在信息安全方面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与英伟达在今年达成合作,引入 Omniverse 平台协调 31 座工厂的生产。NVIDIA Omniverse 和 NVIDIA AI 可以模拟宝马生产网络中的生产环节 及参与者,不仅涵盖整座工厂模型中的所有元素(例如工人、机器人、建筑物),还有在执行虚拟工厂规划、自主机器人、预测性维护和大数据分析等模拟任务中的装配零件。Omniverse 有望将宝马的生产规划效率提高 30%。

通过元宇宙中的数字仿真技术,智能工厂能够在付出实际行动之前对行动方案进行试错;在元宇宙内,时空限制被打破,信息进一步流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环节之间,产业链之间,产商与消费者、监管机构之间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行动的协同。

工业元宇宙需要配备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能力

工业元宇宙庞大体系带来硬件层面存储、运算、传输、感知等多方面新需求。工 业元宇宙相当于在虚拟世界中新建了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模拟物体和人在现实中各类特征,抽象出软件层面的接口,包括行业应用层、共性应用层、模型构建层等架构。软件抽象层面之下的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通信等在内的 基础技术。而这一切技术框架的搭建都离不开底层硬件的支持,海量数据需要足够的 存储空间,大量而频繁的需求需要性能更强大的处理器进行处理,快速通信需要更高级的射频器件等等。

数字孪生提高工业母机效率

工业母机是生产制造最基础的工具。工业母机指金属切削机床,用于对金属或其他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机械产品的零件。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制造各类装备的制造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元宇宙中建立起工业母机的孪生体,从而实现工业母机装配、工作流程的优化和监控。在工业母机的装配中,在数控系统装配完成后,需要在进行实际使用前对加工程序进行验证。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直接在虚拟世界 中操作工业母机的数字孪生体运行加工程序,从而替代在现实世界中实际投入物料进 行试加工,大大减少了设备调试的时间和成本。此外,在工业母机的生产过程中,还 可以根据数字孪生体的运行情况,在真实生产前进行模拟试切;可以对机床加工过程 中材料和刀具的物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记录下加工过程,为未来的分析和优 化提供依据。

3D 打印链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3D 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或零部件的直接制造。该技术在工业设计、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甚至有艺术家采用 3D 打印的方式呈现艺术作品。

在元宇宙中,3D 打印成为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一条通道。设计师可以先在虚拟世界里设计产品,经过优化和筛选,确定了最终产品之后,再用 3D 打印的方式将产品从虚拟世界带到现实世界里。而对于工艺简单、不需要工厂进行生产的商品而言,甚至不用生产出来,只需要设计者或经销商在交易时,将商品的三维模型数据传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就可以自行使用家里的 3D 打印机“打印”出所购产品。


元宇宙与汽车:智能座舱实现虚实结合,带来全新体验

在智能驾驶中,随着人从驾驶全神贯注中解放出来,在汽车的空间中服务驾驶员及乘客就变得重要起来。智能座驶舱将成为趋势,其功能主要包括:1、更加智能与简洁的功能操作,通过语音、触摸屏幕等代替原来复杂的功能按键操作;2、更加直观、清晰的信息显示;3、更加丰富的车载智能娱乐等。

在硬件部分,车载中控屏、液晶仪表盘、抬头显示仪是智能座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控屏与仪表盘作为乘用车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在向液晶屏幕显示转变,以提供给司乘人员更加丰富的信息与视觉体验。抬头显示 HUD 结合 AR、VR 技术能 够给驾驶员带来更好地体验。

我们在易车网中统计了乘用车不同价位车型的配置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控 CID 已经基本普及,搭载率在 80%左右。液晶仪表正处在渗透期,10~30 万的车型搭载率仅为 20%。而抬头显示的搭载率还在萌芽阶段,主要集中在 30 万元以上的车辆。液晶仪表能够显示车辆电量电压、能量分配、导航信息等丰富的信息,这些都是传统机械仪表所不具备的,随着新能源与高等级智能驾驶汽车的渗透,液晶仪表盘的搭载将会不断上升。根据 Marklines 的预测,全液晶仪表盘将会从 2019 年的 15% 搭载率上升为 2025 年的 40%,对应市场价 1,500 元,及假设 2025 年市场价 1,200元,可测算得 2025 年中国液晶仪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9 亿元规模,增长 147%。

抬头显示 HUD 利用投影技术将导航等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司机不用频繁低头查看导航,能够提升行车安全性,尤其是在夜间及高速行驶时。HUD 更多是辅助作用,当前一套成本约 1,400 元,其渗透速度预计不如液晶显示仪表。根据中汽中心数据,2019 年 HUD 市场规模约 22.4 亿元,对应约 7%的市场搭载率。假定 2025 年市 场搭载率为 30%,成本下降至 1,300 元,则对应市场规模将达到 97 亿元。液晶仪表 屏、HUD 的渗透率提升将会是智能座舱领域的重要增长机会。

在中控屏及娱乐信息系统(IVI)领域,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根据Research In China 数据,2015 年全球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为 51%,其中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哈曼 (14%)、阿尔派(14%)、博世(9%)。从国内市场看来,目前,合资品牌和高端品 牌市场主要被国外供应商(哈曼、博世等)把持,国内厂商(德赛西威等)凭借成本 优势,正在占据中低端和自主品牌市场。

“一芯多屏”将是智能座舱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智能座舱整体设计的理念下,“一芯多屏”将成为趋势,其能有效降低成本,并 易于通过 OTA 实现持续软件迭代。原本相对独立的系统将会围绕座舱域控制器与操 作系统,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对接各个子系统。

为实现“一芯多屏”需要完整的座舱域架构,包括座舱域控制器、多芯片(如 TI 车规芯片、高通娱乐芯片)、多操作系统(Linux、安卓车规级)、Hypervisor 虚拟技 术、交互逻辑和 HMI 设计等技术融合。

在“一芯多屏”的趋势下,产业链关系可能发生变化,智能座舱 Tier1 有望成为整 合者。原来中控、液晶等各子系统直接对接整车厂的模式,将会被座舱解决方案提供 商(Tier1)整合次级供应商、并向整车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模式所取代。智能 座舱 Tier1 的将分担整车厂的开发负担,并提供更加专业与经济的方案,实现双赢。

“一芯多屏”对于 Tier1 提出了更高的产品开发能力、技术集成要求。同时,单车 平均收入(ASP)的上升也会给 Tier1 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并有望扩展上游业务范 围。

3.4.元宇宙新消费:以体验升级为主线的新消费场景

游戏娱乐:已具备元宇宙雏形,将率先受益

游戏产业变革是硬件终端变革的结果。中国游戏产业最早可追溯至 90 年代,由 于当时网络、硬件均不发达,游戏主要以各式游戏机和盗版单机游戏为主;2000 年 后,随着个人电脑以及网吧的普及,PC 网络游戏迅速发展,2001 年《传奇》、2005 年《征途》成为当时的现象级网游,使资本注意到了网络游戏强大的吸金能力,因此第一批 VC/PE 介入,行业得以高速发展。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问世,智能手机 时代来临,从 2010 年开始,手机的增量主要由智能手机提供,大量游戏公司开始向 手游转型。从行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各类型游戏销售额和对应终端产量增速匹配度 极高,游戏形态发展主要以硬件终端的普及率决定。放眼未来,VR、AR 设备放量将 带动游戏产业新一轮变革,硬件算力、5G 通讯、相关生态的开源能力则是决定产业 变革速度的关键。

游戏已成为目前 VR 设备的主要应用之一。游戏是 VR 设备最早的应用方向之一, 如爆款 VR 游戏《Beat Saber》早在 2018 年就已经上线。根据 VR 陀螺统计,截至 2020 年 Quest 平台共上线 VR 内容 235 款,其中娱乐类 44 款、游戏类 154 款、应 用类 37 款;VR 游戏类中动作、休闲类游戏是主要类型。而据 Steam、PlayStation 和 Oculus 商店的数据,目前全球 VR 游戏数量正以每月超过 100 款的速度增加,其 中收入最高的 VR 游戏已超过创收超 1,000 万美元。


相比 VR 游戏,中国网络游戏均具备更多元宇宙游戏初级形态,有望率先受益。在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的招股书中总结了元宇宙的 8 个关键特性,分别为:Identity (身份)、Friends(互动)、 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门槛)、Variety (多元化)、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安全)。目前较为火爆的 VR 游戏中,如《Beat Saber》和《Half-Life:Alyx》均为单机游戏,以沉浸 感为主要卖点,基本不具备元宇宙的其他要素;而网络移动游戏中,尤其是 MMORPG 类手游已经可以满足其中的身份、互动、低门槛、随地玩四条要素,同时随着技术推 进也在加强其他特性如沉浸感方面的体验。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移动端网络游戏产值 已居世界第一,随着未来 VR 设备普及,中国游戏产业有望率先受益于元宇宙游戏。

虚拟人:元宇宙虚拟分身,具备多元化落地场景

虚拟人指的是通过 CG 技术创造出的拟人化形象,以代码或数据的形式运行,通过显示设备呈现。严格定义来看,数字人指的是人类设计运行于计算设备上的代码和数据,可以是 1:1 按真人还原的数字孪生,也可以是虚拟现象,虚拟人强调与真人 外表相似的虚拟形象,而虚拟数字人强调智能交互能力。AIIA 对虚拟数字人的定义 为: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依赖显示设备存在,并且具有人的外观(面部长相、整体形象)、行为(表情变化,身体动作、说话)和思想(与人的交互)。

按照核心功能,虚拟数字人可以分为服务型和身份型。服务型数字人定位于替代真人提供某种服务,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应用场景包括虚拟客服、虚拟主播、 AI 助手等,处于持续渗透期,未来元宇宙场景中,服务型数字人将替代目前移动互 联网场景下的 app,承担人与场景的交互功能;身份型数字人具有特定身份,包括特 定 IP、以及个人的虚拟身份。

目前应用场景主要是虚拟偶像,商业路径已经得到证实,而未来的元宇宙场景下,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的虚拟分身,基于个人身份的变现机会初步得到验证,长期来看具有较高的空间。

NFT:非同质化货代币,赋能数字内容资产化

NFT 指的是非同质化代币,用于表示数字资产的唯一加密货币令牌。其特点可总结为,唯一性与真实性、锚定非同质化资产价值,具体来看表示一种不可分割,且 独一无二的数字凭证,通过将某一特定资产相关的权力内容、历史交易流转的信息等 记录在智能合约的标示信息中,从而将该数字凭证映射至特定资产,在对应的区块链 上生成无法篡改的特定编码,保证该资产的真实性与唯一性。

应用方向:资产认证。目前 NFT 主要应用于产权认证领域,包括艺术品、游戏, 甚至房地产等,理论上可用于任何需要唯一认证的领域。据行行查研究,2020 年 NFT 应用于虚拟世界、艺术品、游戏、体育活动、收藏品、虚拟资产占比分别为 25%、 24%、23%、13%、11%和 4%。

旅游:元宇宙重塑旅游产业模式形态

互联网+旅游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来规划自己的行程路线,根据西班牙旅游局统计,2019 年 有 70%游客的出行目的由互联网决定。国内随着携程、去哪儿网等旅游软件的发展,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长,虽 2020 年因疫情导致旅游行业整体受到冲击,但整体仍处向上趋势。

目前 VR 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上仍以线上营销为主。受制于硬件设备普及率,现在 大部分“线上旅游”功能指在电脑或手机上提供部分 2D 图片和视频,以“线上种草, 线下拔草”的营销为主要目的,其中 OTA 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网等)为主要的服务提供方。而 VR 端中的“虚拟旅游”大都是定制内容的单人体验,细节和内容不足, 有些则作为景区内的增值服务,变现以吸引游客线下消费为主。


元宇宙+旅游是从线上营销到虚拟旅游的转变。虚拟旅游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或超越现实景观,营造出虚拟旅游环境,游客则能够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该环境,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随着算力和设备体验感升级,VR+旅游的定位将逐渐从营销到真正的 VR 虚拟旅游转变,相比于普通的以 2D/3D 展示,VR 虚拟旅游有以下的几点优势:

1.短期看,体验增强,提升线下转化率。在 VR 设备下游客可以全方位体验景区在不同天气,时间下的风景,也可以和一同游览的游客互相交谈,在特定条件下更容易取得用户的共鸣,用户沉浸感更强,对景点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所以从营销角度考虑,VR 虚拟旅游将有利于景点的品牌形象宣传,进一步提升具体景点线下转化率。

2. 足不出户感受各地风光。现代快节奏生活是线上旅游发展的主要催化因素,根据美国 Pew Internet &American Life 的调查数据,45%的美国成年网民曾经有过网络虚拟旅游的体验,其中城市居民和教育程度更高的网民占比更高;中国的去哪儿网主要用户也以一线/二线城市人群为主。这些人群可自由支配的旅行时间较少,因此 VR 虚拟旅游将同时满足他们社交+旅游的需求。另一方面,此类人群的付费能力更强,因此虚拟旅游也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

3. 突破时间界限,可展示范围更广。除了传统意义的现存景观的虚拟旅游,未 来通过 3D 建模等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再现景观(如圆明园等)或未建成景观的虚拟旅游,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或填补遗憾。因此元宇宙+旅游将突破时间、空间界限,而中国作为 5000 年历史文化大国,在题材上也具备非常广阔的空间。

疫情推动 VR 虚拟旅游相关产业落地,海外领先一步。由于疫情打击线下旅游行业,海内外公司已开始布局 VR 虚拟旅游相关产业,部分项目已初步落地。海外公司 如 Matterport 通过和各国旅游局合作,目前已经可以使 VR 用户高清在线体验包括埃及金字塔、日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百老汇等多个著名景点;国内方面, 今年 11 月 18 日,张家界元宇宙研究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 仪式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吴家峪门票站举行,张家界自此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研究:智能驾驶Tier1国产替代,长风破浪

  2.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行业深度报告:行业加速扩张,格局持续优化

  3.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电驱动市场谁主沉浮

  4. 公共充电站运营端用户体验指数(UEI)2022

  5. 汽车线控底盘行业深度报告:为自动驾驶奠基,线控底盘崛起

  6. 智能驾驶行业专题研究:矿山智能驾驶或进入规模化落地期

  7. 汽车空气悬架行业研究:如何看待空气悬架系统国产化机遇?

  8. 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文琳资讯
  1. 地方财政大变局!国发20号文:适度强化省级财政事权 金融、电力、高速公路等领域税费收入可作为省级收入

  2. 深夜重磅!白宫突然表态:"纠正"特朗普!取消对华关税?人民币大涨500点,美国股债强反攻,影响多大?

  3. 重磅!白宫最新宣布:拜登将出访中东!俄罗斯、伊朗也放大招,石油危机还要持续多久?

  4. 最严峻时刻已到来…日本、韩国、印度陆续上演了“股、债、汇三杀”

  5. 4.8万亿消费背后的「信用逻辑」

  6. 唐山打人事件背后……

  7. 别等了,这就是铁顶!

  8.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的过渡与风险分析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抱怨现状是本能,解决问题是本事

  2. 什么是正当防卫?该怎么见义勇为?

  3. 唐山打人案团伙尽调报告

  4. 到了一定年纪,拼的是扛事能力和自愈能力。

  5. 纪录片丨这4部纪录片抓住网络流量风口

  6.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女孩与海》范吉利斯

  7. 哈佛医学院推荐的十大超级食物,早吃早健康

  8. 一封写给爱人的别样情书:太甜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